本篇報取自"單車樂活週報"的單車俱樂部落格裡.

單車平日的保養知識

 

本文出處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5090915611

 

基本保養常識

背包應有之基本工具

可調式扳手﹝活動扳手﹞:單車上有很多長短粗幼不一的六角頭螺栓和螺母,可調式扳手在使用上很方便,由拆車輪到調較煞車器都可用到。筆者平時用的是 六英寸 長的一把,短些的扳口太小,長些的又太重不便攜帶。材質方面,鉻鉬釩鋼﹝Chrome Vanadium)的硬度應是最好的。使用方面,不當的使用方法會使螺母的邊緣棱角毀壞,一旦失去棱角,以後扳手夾螺母都會打滑、夾不住。使用時握住板手柄的根部,一面用大拇指旋轉蝸桿,一面挨近螺母,直到扳口內側上下兩面與螺母緊緊地貼住,而且要讓螺母伸入到扳手口的最裏側﹝見圖﹞。每次把扳手取出再插入螺母時都要檢查有無開縫和鬆動,否則要再用大拇指旋轉蝸桿,直到無鬆動時才可轉動扳手。為了自己的安全,旋轉扳手時的方向應盡量是「拉」,而不是「推」,以免扳手萬一打滑時會把近距離的自己撞傷。
內六角扳手﹝六角匙﹞:用來上緊和鬆開單車上的內六角螺栓。最少應有一支端部兩面寬度為5mm和一支6mm的。
補胎工具:起胎膠桿、補胎片、接合劑、幼水砂紙。有些人會索性攜帶一整條後備內胎,不必擔心下雨天的補胎問題。
打氣筒:購買時應留意打氣筒的氣孔應和自己車胎的活閥種類配合。另外,打氣筒不應買太短的,否則打氣時不夠力量。
其他:一字頭和十字頭螺絲刀、零錢﹝打電話求救用!﹞。

煞車部份的問題
煞車/減速原理:按煞車桿,煞車桿拉緊煞車線,煞車線合上煞車器,煞車橡皮將輪框夾著﹝留意不是夾著外胎,而是夾者輪框﹝見圖﹞﹞, 摩擦力使車輪的滾速減慢甚至停止。
若煞車橡皮離輪框太遠﹝有講法認為不應超過兩張信用卡的厚度﹞,煞車便變得遲鈍,十分危險。調較方法:
試把煞車桿和煞車線之間或煞車線和煞車器之間的調節旋鈕扭緊﹝即按逆時針方向轉動﹞一點,應可縮短煞車橡皮與輪框之間的距離。
若把調節旋鈕扭盡也無效,可能是煞車線太鬆了,所以拉力不夠。先盡量鬆開調節鈕﹝按順時針方向轉動﹞,直到差不多完全鬆開為止。把夾緊煞車線於煞車器上的螺栓鬆開,用一隻手把兩塊煞車橡皮夾緊在輪框上,然後用另一隻手盡量把煞車線拉出,直到無鬆動時才上緊剛才鬆開的螺栓,然後把夾緊煞車橡皮的手放開。這時煞車橡皮應很接近輪框了,如有必要,可以用調節旋鈕作微調。


變速﹝轉檔﹞部份的問題
前變速原理:移動前變速桿,變速桿拉緊變速線,變速線移動前變速器,將鏈條轉上不同大小的齒盤。
後變速原理:移動後變速桿,變速桿拉緊變速線,變速線移動後變速器,將鏈條移到不同大小的飛輪上。後變速器有兩個小滑輪,可令鏈條不會因轉檔時忽鬆忽緊
齒輪比﹝齒盤齒數÷飛輪齒數)愈大,即齒盤愈大,飛輪愈小,車速愈快,但也愈費力。相反,齒輪比愈小,即齒盤愈小,飛輪愈大,車速愈慢,但也愈省力,適宜上斜、逆風而行、路面不平及顧及馬路安全時用。

若移動前或後變速桿後,相關的變速器不移動或移動得極慢,「轉不到檔/波」,可能是變速線太鬆了,所以拉力不夠。先把鏈條移到最小的齒盤或飛輪上,然後把相關的變速桿和變速線之間或變速線和相關的變速器之間的調節旋鈕扭緊﹝即按逆時針方向轉動﹞一點,應可使變速線緊一點﹝順時針方向轉動調節旋鈕則可使變速線鬆一點,使相關的變速器移動得不那麼敏感﹞。如無效,便要先盡量鬆開調節鈕﹝按順時針方向轉動﹞,把夾緊變速線於相關的變速器上的螺栓鬆開,然後盡量把變速線拉出,直到無鬆動時才上緊剛才鬆開的螺栓。這時變速器應移動得很順暢了,如有必要,可以用調節旋鈕作微調。
如果變速器可移動,但仍「轉不到去最高或最低檔」,或鏈條因轉檔而脫落,就要調節變速器上的螺絲。前和後變速器上均有兩顆螺絲,一般以「H」和「L」標記,分別控制著相關的變速器轉去「高檔」或「低檔」時鏈條的移動極限﹝見圖﹞。舉例來說,若每次想把前變速器轉去最高檔﹝大齒盤﹞時鏈條都脫落,便要把前變速器上的「H」螺絲旋緊﹝順時針方向轉動﹞一點。又例如每次想把後變速器轉去最低檔﹝最大飛輪﹞時,鏈條都去不到,便要把後變速器上的「L」螺絲放鬆一點。留意旋緊/放鬆螺絲時應點滴﹝每次轉動90度﹞進行,觀察問題有否好轉才繼續旋緊/放鬆,以免愈搞愈糟。

車輪左右擺動
輪框是依靠由輪軸左右兩邊到輪框之間的幾十條鋼絲的同時作用把它拉得直和圓的。若車輪左右擺動,即表示有鋼絲鬆了﹝甚至斷了﹞,使施於輪框的兩邊拉力不平衡所致。可把煞車橡皮調較得離輪框遠一些,但這樣只能治標。應找出鬆了的鋼絲把它﹝們﹞收緊。稍舉起單車,使車輪在車架內轉動,留意碰擦到煞車橡皮的輪框點,用箱頭筆把該處標記。若輪框向左面彎,要把輪框向右移正,應把在歪點處對面即輪軸右面的一條或兩條鋼絲頭收緊﹝從外胎上面向下望順時針方向轉動﹞一點﹝有時也要把在歪點處的輪軸左面的一條或兩條鋼絲頭放鬆一小點﹞。留意每次收緊/放鬆鋼絲都應點滴﹝每次轉動不多過90度﹞進行,因鋼絲的拉力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把彎了的輪框弄直是頗需要耐性的工作。用甚麼來旋動鋼絲頭?單車店會有一些適合你單車鋼絲頭形狀和大小的鋼絲扳手出售,香港的朋友可以到鴨嶚街的五金鋪走走。若用可調式扳手充當鋼絲扳手,要小心可能會把鋼絲頭的邊緣棱角毀壞。

路上壞車急救方法
車胎漏氣
1.
一旦發現,務必停止踏單車,否則你的重量會損壞輪框。
2.
把車輪從車架取出﹝打開快拆桿或鬆開車軸螺母﹞。由於車輪會給煞車器阻著,所以要先把煞車器放鬆。若是後車輪,可能要先把鏈條轉到最小的飛輪,並把後變速器撥後,才能把後車輪取出。
3.
從內胎的活閥位置對面開始,把三支起胎膠桿相繼插入外胎與輪框之間,每支相隔四至 六英寸 ,可把外胎慢慢起出﹝小心別插到內胎﹞。取出洩氣的內胎。
4.
找到內胎的破洞後,以幼水砂紙稍研磨破洞周圍的胎皮﹝研磨面積為補胎片大小﹞,使其表面清潔及較粗糙,適合與補胎片接合。把接合劑塗在這表面上,等候十分鐘或待接合劑乾透後,貼上補胎片。
5.
在等候接合劑乾透期間,檢查外胎內外是否有尖銳物體,否則歷史將會很快重演。也要檢查是否有鋼絲穿過輪框因而插穿內胎。
6.
把內胎稍打點氣,然後放入外胎中。
7.
把外胎內圓邊緣用雙手拇指慢慢壓回入輪框中,留意內胎的活閥應垂直穿過輪框的活閥孔。
8.
把外胎內圍完全壓入輪框內後,以打氣筒慢慢充氣。留意此時若內胎有部份外露,打氣會有爆胎危險,務必小心。
9.
把車輪完全放回叉桿中,差不多完全收緊一邊螺帽後,關閉另一邊的快拆桿,或收緊兩邊的車軸螺母。記得檢查車輪是否不會掉落才開車。

迎頭相撞後,撞彎前叉桿
倘若迎頭相撞後,撞彎前叉桿,前輪可能會因貼近車架下管而被煞車膠皮「卡」著。由於撓直弄曲了的鋁管或其他材質的車管很易把它們弄斷,所以以下只適合鋼製車。
1.
把前煞車線放鬆。
2.
把整個車把連前叉桿轉到後面。
3.
提起單車,把前輪垂直壓向地面,慢慢撓直前叉桿,不要太大力。若多次無效,可能要把車頭倒轉的單車撞向牆壁!
4.
檢查車架,特別是鋼管與鋼管之間的接口,有沒有裂縫。若有,是危險訊號,不要再騎這部單車。

不適當的齒輪組合
不宜用大齒盤配最大的飛輪,因會使鏈條的角度變得太斜,而且鏈條緊扯,使單車的傳動系統耗損。

平放單車的技巧
若要把單車平放在地上,務必從單車左面放低,以保護右面脆弱而外露的後變速器。

噪音的來源
若是轉檔後發出噪音,試稍為移動前變速桿,微調一下鏈條於齒盤及飛輪之間的角度,與鏈條運轉得較順暢。
是否擋泥板碰到車輪?
是否鏈條不夠潤滑油?或可噴些WD-40試試。不過,筆者嫌WD40太快揮發,五金店鋪有售的「偈油」又太惹垢,還是用一些鏈條專用的潤滑油較好。﹝若有任何油廠想找筆者做代言人請與本人聯絡 ;-)﹞。塗油前可先用舊牙刷和舊抹布把鏈條上的污垢除去。
是否單車上有螺栓/螺母未上緊?
是否鏈條穿過前變速器的框架時擦到它?這可能是前變速器的框架與齒盤不平行所致。試調整前變速器的框架的位置,使它與齒盤組平行。若是齒盤撞彎了,可能要用膠錘或螺絲起子之類工具把它弄直一點。齒盤上若有彎曲了的齒,也可以用活動扳手把它們撓直。

簡易的維修托架
單車店鋪修理單車時,很多時用一種維修托架把單車舉起,使單車兩輪離地,對調較單車的各部份很方便,但這托架價錢通常不菲。有沒有代替品? 若在家中修理單車,其實可把兩支大掛勾鑲在牆上,或用兩條繩子從天花板吊下,把單車舉起;或乾脆用椅子把輪軸螺栓承托起來,使前輪或後輪離地。在戶外,若單車後輪輪軸附近裝有止跌桿,可以此借力使後輪稍為離地;又或乾脆把單車反轉,這對取下和裝回車輪都很方便,其實單車車架本身也是「維修托架」。有朋友建議把座位放在樹枝上借力抬高單車,但這樣做可能會把樹弄傷。

防盜技巧
若要把單車停泊在室外,把單車停泊在有人氣和有照明的地方。
若車輪是用快拆桿固定在叉桿上,閣下又要把單車停放在室外,那麼,你只有三個選擇,(1)你先把車輪取走;(2)你把快拆桿換掉,用回普通車軸螺母把車輪固定在叉桿上;(3)鎖車時不能鬆懈,必須把車輪與車架鎖在一起。否則,「快拆」會變成「賊快」,你的單車會像很多其他不幸的單車一樣,變成車架牢牢地鎖在路旁欄杆、但沒有了前輪!
若鞍柱也是用快拆桿固定在車架的座管上,那最好把快拆桿換成螺栓和螺母,以免座墊給人偷走。
鎖車方法:用U型鎖把後輪和車架鎖在一起,再用纜鎖把前輪、車架和一個固定在地上的穩固物件鎖在一起。留意單車會否仍可以從這個固定物上方被舉起套出。這做法的目的是使盜賊「知難而退」,改為向沒有瀏覽過《蔡建誠的首頁》的單車使用者落手。
把難看的貼紙貼滿在車架上,或「保持」車架的污跡,減低對小偷的吸引力。把車架噴上難看的漆油可能更有效,但這樣做有損健康和臭氧層。
騎單車安全。

調好鞍座,使坐著時,雙腳腳尖可接觸到地面。
單車車尾應裝上紅色的反光器。若要晚上行走,務必在車頭裝上白燈,車尾紅燈;燈的基本作用是使你給其他道路使用者看見,只安裝反光器不足夠。
開車前,須確保煞車系統操作正常。開車時,注意後方有否車輛駛近。
要與前車保持距離。除緊急情況外,停車時要按步就班,留意後方有否其他車輛。
盡量不要在行人路上騎單車。不可在行人路上要求行人讓路。
在單車徑靠左行駛,在馬路上靠近行人路或沿馬路邊﹝離路邊約半米﹞行駛。
無論如何,在馬路上不可以在車輪行車的相反方向騎單車,這是找死!
在馬路上行車,必須遵守交通規則。這即是說,在行人過路處遇上紅燈,你必須在停車線前停候。
除超車外,要單排行車。在香港,只可從右方超車。
超越一輛停定或慢駛車輛時,應先注意後方,有否車輪駛近,否則先讓其超前。超車時,小心汽車車門會突然打開。在香港,務必只從車輛右邊超車。不應超越巴士和大型貨車。
轉彎、橫過馬路、駛近路口時,務必小心不同方向的車流及行

 

何謂單車旅行?

我想,休閒騎的單車人並不見得是單車旅行的人,那什麼是單車旅行?旅行是由甲地到乙地的一個過程,通常它隱含著有某種層度的探險意味在。單車旅行者雖希望透過單車去探訪這個世界,並不是一定得持續騎幾個小時以上才稱得上享受單車旅行的樂趣,有很多單車旅行就是由騎在鄉間享受自然的行程所構成。



有那些不同的單車運動?

騎單車的目的不外乎為了運動、通勤或休閒。以運動為核心的單車群體是最容易區別的,他們通常穿著五顏六色的車衣車褲,集體在週末假日出?,跨下單車昂貴且光鮮,有些是為了競賽而訓練有些為挑戰自我,彼此的話題落點總集中在一些比賽消息或是一些新型、輕量化的單車組件上;以健身為重點的單車群體雖和前述運動型的單車群體類似,但其人數相對較少,也比較不注重車子的配件,騎單車只是為了身體健康。

單車的實用主義者是第二個容易識別的群體,通常每天清晨及黃昏都可發現他們往返於住家和工作場所之間。由他們的單車和車度可以研判出他們週末時的騎乘屬性(例如運動型的人可能會騎跑車、愛好旅行的可能會騎旅行用車),但通常登山車或混合用途的單車是最常見的。



休閒騎的單車群體是最大也最難定義的群體。他們沒有特定的穿著,騎乘地點不同,騎的單車類型也不相同。他們可能在市區的單車道、森林間的泥土小徑或鄉野間單獨或成群地巡航。簡單地說,他們對追求速度或把單車當單純的代步工具沒興趣,他們只對享受騎乘樂趣情有獨衷。當然他們也可能是為了建康而騎,但他們不會到需要心跳錶來監視心跳那種程度。單車旅行是一種休閒活動,但休閒單車並不等同於單車旅行。



何謂單車旅行活動?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41504857
黃昏時或週末在鄉間小道來個幾英哩的騎乘以享受戶外及車道沿線的風景可以算是一種單車旅行活動。單車俱樂部經常會安排一些2050英哩 或更遠的行程,在參加該類行程前要先知道這個團體的騎車步調,因為有許多人認為平均時速要達20英哩 才算單車旅行.

單車旅行的團體在夏天會有些一連數天的騎乘活動,其行程可能包含平直的公路及崎嶇的山路,並以沿途景觀或幾個著名的景點作為行程的重點。參加這些行程的人可能得露營或住旅館,所有過夜所需的用品可以放在隨行的補給車上或自行攜帶。當有單車發生故障時,有些團體會有隨行技師,有的則提供工具或備用單車,也有幫故障者運送到單車店或下一休息站的,多數則希望你能自行排除問題。


獨自旅行或幾個朋友組成小團體一起旅行是最普遍的,有的人是在汽車旅館過夜,有的是以露營為主,他們可能裝備簡單但計劃週詳。



單車旅行者都騎怎樣的車?他們依所騎道路的性質及路途的遠近來選擇他們的車。用來旅行的單車基本上1.會有較長的後下叉,以便容納鞍袋及增加騎乘舒適性及穩定性。2.中等尺寸的輪胎,以適用土石路面並且在柏油路面不會造成太大阻力為原則。3.車架上有專用螺絲孔以便加裝擋泥板及貨架。

單車旅行的人會加一些單車運動的人受不了的配件在他們車上:貨架、擋泥板、鞍袋、車首袋以及前後車燈。鞍袋掛在車子的兩側以裝載大量的物品,車首袋方便拿東西時人不須下車,擋泥板在小雨的天候或潮溼的路面時相當有用,燈則有警示提醒他人保障單車人的作用。

不一定要有旅行專用車,有旅行專用車當然比較好,沒有的話每天用來通勤或運動用的單車也可以用來旅行,當然你不能期望它能像旅行專用車可以裝載那麼多東西,但一部只載輕便行李的單車應該會較輕快更具運動性。

多用途的單車與登山車裝上貨架及擋泥板後也經常被用來當旅行用車,為它們加上休息把讓雙手多一些休息的地方是個不錯的主意。當旅途是一般的平坦路面時,登山車的外胎應該更換為窄胎,以降低阻力及重量。



那些裝備是單車旅行者最經常攜帶的?

短程的旅行並不需要帶太多裝備,但是打氣筒、補胎片、備胎、前後車燈、鎖、簡易工具包以及水壺等都是出門時必備的。此外,可帶一套雨衣褲、備用燈泡(磨石燈用)、幾個備用螺母及墊片,夏天時可戴上頭巾以保護頸部和耳朵,並作些防曬措施,車子上通常有二瓶水。

如果需要過夜但不用搭帳篷,可帶換洗衣物(特別是內衣褲及襪子)和盥洗用具。到達目的地時,先沖個澡,換上乾淨的衣服以避免週遭的人嗅到異味,隔天再換回騎車時的衣服。有些人會喜歡多帶一雙輕便的鞋子。如果是在青年旅館過夜,一個輕便的睡袋是必須的。



如果你的單車已經很久沒騎了,建議你在出門前好好的從頭到尾檢查一次。第一次騎乘路程要安排得近一些,然後再慢慢拉遠。如果你並不經常騎車,最好將距離訂在5英哩( 8公里 )以內。如果你對經常騎的距離已經感到很輕鬆,可以試著將距離加倍。在準備和別人開始一趟旅行之前,儘可能以那次旅行距離的一半多騎幾次,直到你覺得很有把握。還有行前訓練時,不要太在意速度,即使在訓練時全程用盡力氣,也不能保證在長途騎程時會有個舒適的步調。



若你是一個自然的愛好者,可藉著旅行尋求自然界的一些經驗。凝視春天的到臨,新葉滿樹,花朵夾道。在盛夏時分,沿著湖泊騎乘,找一個地方停下來游游泳。秋天帶來紅、黃、褐、綠等繽紛的色彩,若碰巧在初雪中騎車,更是一種難得的愉快經驗。夜騎回來,總是滿天星斗,有時還會看到流星。單車讓人和自然愈來愈接近,可在任何地方停留,尤其特別喜愛在溪流邊安靜的樹叢裏休憩。

 

 

 

 

騎單車的好處

•    
每天單車騎6.4公里的人,比不騎單的人,罹患心臟冠狀動脈疾病的機率低50%
•    
經常騎單車的人比不常運動的人身體健康狀況要年輕十歲

•    
騎半小時單車約燃燒150大卡熱量,很明顯的單車通勤有益減重
•    
經常騎單車會增進肺功\能,尤其當患有支氣管炎或氣喘等毛病時相當有用
•    
騎單車是很好的有氧運動,並且不會對關節及肌肉造成過度負荷,對患有關   節炎、體重過重或單純的身體狀況不佳等等都很有益處
•    
騎單車不會使您的身體過度疲勞,即使年紀老了也可以持續騎
•    
經常運動對減輕心理的壓力及防止沮喪有益;騎單車可促使人樂觀

•    健身練體力: 如果持續地、有耐心地一直騎下去,體力只有變好而不會變   
•    
終身免繳稅: 在中華民國萬萬「稅」的台灣,很慶幸政府不會對單車徵收    任何稅費,只有自己心甘情願敗家改裝零件的困擾
•    
永遠免油錢: 除了潤滑油,騎單車的心情絕對不會隨著油價高高低低,想騎多遠就騎多遠,騎多久就騎多久。
•    
不擔心臨檢: 不管是在白天或晚上,當遇到條子伯在路上設臨檢站,不論是酒測或例行性行駕照盤查,都輪不到我的份,因為我騎單車。
•    
享受獨樂樂: 享受只有自己與單車的時刻,是很特別的感覺,不過也很期待參予車隊的出遊。
•    
機動性更強: 即便是機車,也有無縫可鑽的時候,而此時更突顯了單車的機動性能,只要在安全的前提下,人行道、羊腸小徑、公寓巷弄,靈活度堪稱一流。
目前就先想到這些了,或許等騎了更長的時間,會有更多新的體會也不一定。


一、走路和騎單車的身體變化比較

1.
心跳數 - 很接近,差異極小
2.
熱量消耗若以平均每分鐘的熱量消耗,則兩者的熱量消耗是差不多的。

兩者的數據很接近,但相對來說,騎單車來得輕鬆很多。 (因為速度較快,感覺有風,體溫容易下降,不會感到疲倦。 )
雖然,感覺騎單車比較輕鬆,但以心跳數的變化來說,騎單車的心跳變化較大。

心跳變化愈大,表示身體的負擔愈大,所以運動量較大。
所以,騎單車的好處是,感覺很輕鬆,但身體的運動量卻能很快達到!

二、騎單車的重要發現

實驗發現:
步行 - 小腿肚的肌肉
單車 - 大腿的肌肉、腸腰肌(髂腰肌 )

大腿的肌肉主要作用,乃在支稱體重和舉起腳步,所以,一定得好好鍛練才行。

大家不熟悉的腸腰肌,其作用也是在支撐身體,但其重要性卻不輸大腿肌,因為,若腸腰肌衰弱,人就無法久站,容易臥病在床。
鍛鍊腸腰肌的運動,除了騎單車以外,另一個運動就是爬樓梯。
但是,爬樓梯會讓膝蓋承受全身的重量,對老年人並不適合,所以,老年人若要訓練腸腰肌,還是以騎單車最適合。

三、利用小斜坡來做肌力訓練

肌力訓練在最近的研究發現,必須要用到自己本身最大肌力的 30% 以上,才能提升肌力。
沒有達到此程度的肌力訓練,肌肉還是會有衰弱的可能。

那騎單車要如何做才能運用到自己本身最大肌力的 30% ?
Ans.:
經實驗發現 1.25% 的斜坡,騎 50 公尺便可達到。


四、騎單車可以讓血管變年輕

運動後,血液的流動速度加快,就會產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的功用,就是可以讓包圍在血管周圍的肌肉變得柔軟。
血液的流動速度愈快,產生的一氧化氮也愈多。
實驗發現,騎單車可以讓血液的流動速度加快十倍。 所以,有血管方面疾病的朋友們,可以考慮騎單車來改善血管喔!

五、專家的建議

健走和騎單車,都是有氧運動,都能讓血管變年輕、減肥和預防生活習慣造成的疾病,但是,健走卻不太能提升肌力。
要騎多久的單車才能讓血管確實變年輕呢?
專家建議
-
40
一週要騎 160

50
一週要騎 150
60
一週要騎 140


一、強化心肺功能-
姿勢優雅,運動傷害低,雙腿不斷畫圓,反覆踩踏,訓練四肢協調平衡,只要掌握,不要讓個人的循環系統、呼吸系統負荷過大(心跳不要太快、呼吸不大喘)就能夠達到健康的效果。肺活量增加,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
二、騎車行真享「瘦」-
  騎單車,是一種緩和不激烈的運動,但可以長時間騎乘,而不覺得累,持續性,消耗大量熱量,消耗脂肪轉化成動力的來源,達到減肥的目的。
三、舒解工作壓力-
  中樞神經傳導,刺激活絡感官,放鬆神經系統,可以自己決定如何騎、到哪裡?騎多快、騎多遠、騎多久?和誰騎?是一項具有自主性的運動。憂鬱、煩躁、失眠、腰痠背疼,現代文明人通病都可獲得改善,比吃藥更有療效。讓您神清氣爽、精神奕奕、容光煥發,工作更有效率,體驗生活的喜悅。
四、休閒娛樂-
  在花開芬芳飄送的季節,伴隨家人或同好,透過自己的踩踏律動,情緒抒發奔騰,一同上山下海,藍天綠地任您敖遊。
踩著夕陽的餘暉,讓微風吹拂臉上,在漁人碼頭岸上凝看海天一色,晚霞金光四射,光影變化萬千,感嘆大自然的美,遠處漁火星光點點,親密家人相互依偎,不再尖銳衝突,幸福感湧上心頭。與同好挑戰山林,深入崇山峻嶺,層巒疊翠、林木蓊鬱參天,蟲鳴鳥叫,空氣冷冽清新,芬多精洗禮,頭腦為之清醒,林道陡坡,踩得人仰車翻,上氣接不了下氣,雙腿僵硬腰痛如麻,汗如雨下,躺在地上,大口喘氣,瞬間得到解放這也是另類快樂。
五、深度旅遊-
  您對旅遊的回憶,僅僅是車窗外的浮光掠影嗎?您是否期待更深入感受自然的魔力?深入探索自然生態,深刻體驗部落人文及知性之美,騎車旅遊,您可以遠離文明聲光幻影、車水馬龍喧囂,和污濁的空氣。用不同交通工具旅遊,也可拜訪白雲的故鄉,品嘗茶及水蜜桃芳香,訴說大溪、三峽、鶯歌老街過往歷史,凡是用雙腳踩踏過的,必留下深刻美麗的足跡。
六、環保-
  「在都市,我不開車(In townwithout my car)」的概念起源於法國,在歐洲推行相當成功。活動起因於目前交通工具當中,在二氧化碳排放量方面,私人小汽車就佔了40%,為降低交通阻塞,減少空氣污染,及交通運輸所衍生的疾病和噪音問題,並將目前的旅運工具轉型為更有效率而清潔的運輸模式,率先推動許多都市易行及永續方面的課題及活動,推行922國際無車日運動,提出三個共同主題:
   1.大眾運輸日
   2.腳踏車日
   3.生活化街道/綠色化街道日
  希望達成如下目的:
   1.創造一個更適合小孩、行人、腳踏車及殘障通行的城市。
   2.創造一個清新、寧靜、安全的城市。
   3.鼓勵使用大眾運輸及鼓勵共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I YA.KU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